湖北多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民医保基本实现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人民网武汉1月29日电 (肖璐欣)28日,“湖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成效”新闻发布会举行。过去5年,湖北累计新增就业432万人,2017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9%;住房保障覆盖城镇常住人口的比例由2012年底的12.69%上升到22.52%,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4万户;新建或改(扩)建农村薄弱学校校舍2100多万平方米,新建宿舍220余万平方米;人民群众健康素质稳步提升,人均期望寿命从2012年的75岁提高到目前的76.5岁。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连跨80万、90万人台阶
在全国率先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政策,5年来,向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发放补贴47.5亿元,稳定岗位940万个(次);2016、2017年降低社保费率,共减轻企业负担100.41亿元,支持企业用工;妥善做好钢铁、煤炭去产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实施在岗职工技能提升补贴政策,服务了职工稳定就业和实体经济发展。
2017年吸引37.8万大学生在鄂就业创业,35.1万大学生在鄂实习实训,更多的大学生选择留在湖北就业创业,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5年来,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万笔、193亿元,安排1.3亿元扶持3544个大学生创业项目,连续举办5届大学生创业大赛,扶持1万个“农家乐”创业经营户,更多人在创业中成就梦想,为扩大就业注入了新动力。
2017年,组织14.5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加就业创业培训,帮助15.85万贫困人员实现就业。年年开展“春风行动”,服务外出务工和在家门口就业。持续开展“我为农民工办实事”活动,仅2017年,就统筹23个系统部门为农民工办了52件实事。5年来,全省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61亿元、社保补贴59亿元,帮助78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基本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截至2017年底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1.1亿人次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基本落地,破除了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养老“双轨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整合,实现城乡居民公平享受医保待遇。城乡大病保险制度全面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偿机制基本建立,在全国首批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同舟计划”,着力推进制度全覆盖迈向法定人员全覆盖,全民医保基本实现,123万建筑业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截至2017年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730.6万人、5622.16万人、561.31万人、656.62万人、522.13万人,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1.1亿人次,社保由主要面向职工、面向城市,扩大到城乡、覆盖到居民。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13年连增。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较低标准从55元/月提高至80元/月。居民医保财政年人均补助标准由2013年的280元提高到2017年的450元,门诊特殊慢性病基准病种保障范围扩大到14大类,40个高值药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建立工伤职工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等长期待遇调整机制。
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由政府代缴养老保险费,对6类特困群体全额资助参加居民医保,贫困大病患者住院政策范围内基本医保加大病保险平均报销比例达到85%以上,大病保险较高支付限额提高到35万元以上。2017年,为贫困群众报销医疗费用64.1亿元。
启动实施“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全省4607万人持有社会保障卡,全国首张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在武汉发放,功能应用进一步得到拓展。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全省所有市县和118家医院接入国家结算平台,群众异地就医更加方便。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